武林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第三部 送故主簿 第十二章 观政

第三部 送故主簿 第十二章 观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

武林中文网 www.50zww.cc,最快更新宦海风流最新章节!

    (做官需要的学问,灵猾、钻营、巴结、拍马只是小技,最重要的还是“业务能力”。)

    在和李翱“交心倾谈”后,第二日,丁晋便开始了自己的“观政生涯”,进入县署各部门,熟悉业务流程。

    虽然各县情况不同,主簿的权利也有大有小,但主簿这个职务,设置之初的本意是充当政府各部门和把手沟通的中间环节:各部的公文案牍要汇集到主簿厅通过他审核,再交由县令批准;而县令下达的指令、任命及县政府会议的各项政策、精神也需由主簿厅签审转发各处;所以身为主簿,对政府的各项事务都必须有所了解,这也是李翱让其观政的目的之一。

    俗话说,做一个官人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官人更不容易,做一个业务全面、能力超然的官人更更不容易,很快,丁晋便认识到为什么人们说一个做实事的好官太不容易了。

    因为,那不仅难在戒除烦躁、脚踏实地,而且还得干出让人们所认可的实事,其中需要的是真正的“本事”、“能力”。好心未必能干好事,多少官员一心为民却最后落了个身负骂名,狼狈不堪。

    只有实地接触,你才能清楚那些平日看起来“很平庸”的胥吏们却个个是治事老手,你根本想像不到他们每天要处理多少繁多的政务,要解决多少复杂棘手地公事。如果不精通业务,不用说是干好事情,只怕连最起码的任务量都无法完成。

    丁晋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善于学习,并且不耻于向任何人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没有丝毫气馁茫然。而是产生了更加强大的学习欲望,你擅长地我便虚心求教,并且还要熟悉它、超过你。

    丁晋地“观政”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逢三、八、五、十日期随县令李翱上衙门参加衙参,出席政府例会;每月中旬抽三天去往县学“对本阅卷”,即参加地方国立学校(官学)的考试阅卷事务;下旬十天。“每夜自提灯笼。步行街道”。参加本县官员的分段夜巡,遇到治安问题,便请教下面小吏。学习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除这些特定日程安排外,丁晋分一半时间在主簿厅学习公文处理。审核签字,人事管理;此外,还要被郑元伯叫去“刑房”,相帮讯问刑案或处理民事词讼(断案);在观政地后期,又赶上汾州奉朝廷大赦之诏,责令各县抚慰积年牢犯,于是丁晋又被委派去清厘监狱冤屈,按律令减免刑期、释放罪人。

    在这观政地一段时期里,可谓理民、断案、学务、狱政样样历练,连官方文书上面面俱到地“花样文章”和取悦上司的各种“窍门”也得融会贯通。换了一般懒惰之人,绝对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丁晋却如饥似渴地向众人疯狂吸取着各种经验知识,他的业务能力由此打下了坚实地基础,无怪后来有“能员”之称。

    丁晋的“正职”公文是在一个月后下达地,此时正是他“观政”疯狂的时候,为了不错过难得的“学习”机会,和县令李翱协商后,丁晋决定暂时不负责具体工作(掌了具体权责,如果再过问其他部门的事务,不免和同僚起了争端。),先就任主簿职位,等到对各部门政务熟悉后,再行主簿事。

    “正职”,除了代表你正式成为“国家公务员”外,还代表从此可以“掌权行印”。行印指得就是拿“印把子”,看好了,这个印把子乃是“主簿大印”,而不是那枚在古陶驿做公务时用的驿丞小印,连向县署支取些钱物还需要李实的签字盖章。

    接受正职、交接印章的过程又是番非常讲究非常麻烦的事情,这里暂且不表,只简单提一下官员的印章知识。

    按照讲究尊卑等级的当世惯例,不同的铸印材料与“印绶”颜色表示权力大小和官阶高低。印就是印章,而同时配发给你,让你穿在印钮上的丝带,叫做“绶”,以便须臾不离地可以把印章佩带在身上,这是方便官员“出差”时随身携带印信的人性化办法。

    周令规定,州县级干部之印一律用铜铸,印体为正方形。官印由监察部门整理于l“御史台”统一制作授予,领取时,如果此职位是朝廷新颁布的,以前没有此职,那便由吏部亲自发给官员;如果为接替前任,那便由官员带着“任命书”去任所和前任官员交接印信。比如平遥县,数年没有授职主簿,所以上一届主簿离任后,官印一直保存在县署,丁晋正职后便马上可以取得印章。

    除了官员身份证“告身”外,印章是官员最重要的身份证明,在一些边疆偏远地区,信息闭塞,朝廷政令不能通达,印信更是权利的象征,甚至出现了凭印绶当官、认印不认人的规矩。

    比如前朝时,穷得连老婆也养活不起的小官吏朱买臣忽然被任命为沙洲刺史,当其回到下榻的沙洲驻京办事处(称“沙洲进奏院”)时,办事员们仍把他当穷汉小吏看待,不予理睬,及至发现他怀里揣着刺史印绶,“坐中惊骇”,马上排好队,一起跪拜。这种观念的沿袭,便是“掌大印”、“拿印把子”成为当官掌权的代名词。

    因此,接受主簿印后,丁晋这个新科进士,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官人”的威严和尊贵。此时,即便是“县令”李翱对待丁晋,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便,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朝廷承认的正式官员,通俗点说是这个县地“三把手领导”。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之类。虽辅助县令办公,添为下属,但按照规定,所有朝廷命官,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指派的。上级领导对其只有参劾。保举,监督,评估等权利,而不能直接任命或罢免。(和现在的省委任命地方干部又自不同)

    掌了大印,甚为欢喜。但也有忧愁烦恼。这便是既然成为正式官员。相应的“自由度”肯定小了很多,将受到更多约束,一些先前可守可不守地制度规定。都得一一遵守,比如准时“上下班”和“点名”。

    古代地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例如上班,《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所以,古代公务员在这方面要较为辛苦些,一大早,便得急急起床,前往县署报到上班。具体时间落实为春冬二季是卯正一刻,约合现在早上六时;夏秋季是卯初一刻,约合现在五时半左右。丁晋性子虽然勤奋,但早先习惯了睡懒觉,这时便很是叫苦,如果可能,他情愿被罚些俸禄换取片刻贪睡,可惜政府对官吏迟到地惩罚可不只是简单地罚款了事。

    《职官令》中,有明确地法令规定:内外官员应上班而迟到者,迟延一次处十小笞板,就是用竹板、荆条抽打你十下。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迟到既然要受处罚,无故缺勤或擅离职守惩罚当然更重。按照制度,政府机关派有专责人员,每天进行“点检”。规定:“若点不到者,一点笞十”,即一次点检不到者,受十下答刑,两次二十下,三次就能打得你半月下不了床,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议处,惩罚更严酷。

    早上上班,点名完,然后书吏分别领取各个科室地印章(签押),衙役分别进入各自班次的岗位,秘书、侍从开启公堂之门,最后是“领导们”各回其部门,一般是先开个部门小会,总结分配下今天要完成地任务,然后各司其职,开始处理公务。一直要忙到中午时分,“鸣鼓”响过,这便是通知吃饭时间到了,有个“午休时段”,大概有一个半时辰,让大家吃饭休息。

    县署设有机关食堂,但大部分人不会在这里吃饭,而是回家悠闲地吃口老婆烧的菜,只有如丁晋这等家眷不在身边或者光棍汉才会无奈光临这里,说实在话,大食堂的饭菜确实一点油水都没有,要是能做得如同招待贵客的“小食堂”一半水平,相信很多人都会留恋不舍。

    吃完饭,还有一段比较长的休息时间,除了那些午间必睡的“神仙翁”外,众官吏或练字读卷,或闲聊吹牛,或还有些老实厚道之辈,抓紧时间处理公务。每当这个时候,丁晋便会寻那些积年老吏攀谈请教,从他们口中验证一些自己在处理公务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古代官府下班的时间很早,这大概是唯一能称道的地方。规定是春分后于申正(约四时)散班,秋分后于申初(约三时)散班。报时的“鸣鼓”响过,待得“点检”人员点名后,大家就可以陆续下班回家,当然如果当日工作没有完成或是遇到紧急公务,便会“加班”,不过没有加班费。

    这便是丁晋一天的工作时间安排,在平遥县署的时候,他以为全天下的机关都是这样严谨的上班、点名、下班程序,直至以后到了其他地方,才发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前紧后松”这些话是如何演绎而来的。除了这些上下班的规章外,对于官员的约束和处罚条例,还有许多许多。可能在外界人看来,官人是多么的风光清闲,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只要你身入其境,就知道当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一个基层小官吏。

    除了上面说过的考勤方面的严厉惩罚外,加在官员头上的处罚条例,还包括你工作中所犯过错的责罚。

    比如你在办公写文时要注意:一般公文用白纸,重要公文用加工处理过后可防虫蛀的黄纸,如果搞乱,轻则这封公文重新拟过,重则便要接受打板子的惩罚,摊上急用的文案,处罚尤重;还有户籍管理上的严格规定,户口册上必须有“印籍缝”,就是在两纸连接的地方盖印,以防有人作弊抽换或散落,如果有一处漏过,负责人除了罚款外,还要“仗其脊背”,这是大周的“五刑之一”,是比较严厉的惩罚了。

    犯错既然要处罚,那处理公务的时候就细心点、慢点不就行了?其实大不然,细心点虽好,但交办公文的速度不免慢了,而经办公事任务”却也有着严格的时限。

    《周令》规定,官文书“不得滞延”,在政府机构停留的时间:“小事三日程,中事五日程,大事二十日程”,即是小事最迟三天办完,中事五天,繁重的大事最晚不超过二十天。如果经办超过了时限,“其文书修撰、审核、执行者一律查办,按延误时日计算责罚,规定:一日各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也是要仗脊背的,非常要命。

    综其所述,大家可以看到当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件,除了那些“特别关系户”,庸人、懒人、痴人都不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勉强为之,徒耗心力,还不免招祸。但是这世界上的事便是这样,其越艰苦,风险越大,其回报也可能越丰厚。

    当朝那些身处高位的“大佬”们,很多也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不放弃的自信,最终在同僚中脱颖而出,成为强者中的更强者。

    如要想要以后的荣华富贵,现在免不了是要付出些的!

本站推荐: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神医凰后凤囚凰坑爹儿子鬼医娘亲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武神至尊狙击天才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生于1984茅山术之捉鬼高手

宦海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天堂发言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堂发言人并收藏宦海风流最新章节